別動老人的「囤積物」,那可能是他的心頭之愛

「也許哪天有需要……」使人逐漸去囤積東西,其中理由,即是對於匱乏的焦慮。 這些以「萬一」為名囤積的東西包羅萬象,像是:塑膠袋、橡皮筋,也許細數起來會是不知哪家餐廳的贈品,或是哪位民意代表送的簽名球帽。

家中的長輩或多或少都會堆積物品,陳年放在那兒看起來還真覺得該清理一下!

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囤積著某些東西,但就我所認識的人,都會因為一些個人的原因去囤積東西。像是小學時期的卡片、像框、娃娃,原因多為-「說不定哪天有需要」,或是「某某人給的,捨不得丟」。

在我家,有兩個很大的冰箱,裡面除了食物以外,佔很大部分的是因為情感而囤積的瓶瓶罐罐。例如:一瓶在母親節送的保養品;某位家人擔心某種藥品可能停產而多買的藥,即使早就過了保鮮期,還是留著。「萬一真的需要,說不定還能吃。」即使全家人都知道沒有人真的會去吃,但也沒有人敢斗膽把它們扔了。

圖片來源:pexel


按我的理解,會因「以防萬一」而囤積某些物資的人,可能直接或間接的,都經歷過不安的時代,經歷過匱乏的艱辛,他們比較愛物惜物。作為他們身邊的人,有時會覺得把大好空間堆滿雜物,實在有點可惜;但如果你擅自把他們囤積的東西清理掉,可能會惹惱他們。

因為這些強行清理的行動侵犯到他們的安全感,比較折衷的辦法是跟對方商量,保留一個彼此能接受的數量和存放方法。

例如:把兩百個塑膠袋減少成50個,並且綁好,放在一個袋子裡,而非掛得滿牆都是。但,某些對某個人有特殊意義的東西,最好不要碰!因為那牽涉到個人情感。

我母親的梳妝台上有一瓶香水,是20多年前我妹妹送她的,我自己也保留了一塊我外甥女小學時為我做的手工肥皂,她現在都長大結婚了,積攢這些東西,已經不是為了「有什麼用」,而是有一份難捨的愛。


我們都要學習如何不要再把難捨之愛和未圓之夢寄託在物質中,當然,這並不容易,但必須學,因為人終究要面對自己體力和時間的有限,能越早想通,就能越接近自由。